科學月刊 [第659期]:外泌體到底是什麼?

點閱:4

並列題名:Science monthly

作者:科學月刊

出版年:2024.11

出版社:科學月刊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

科學的力量?
經歷了將近五個月的燠熱酷暑,早晚時分終於開始迎來一絲涼意。然而,秋颱侵襲也為臺灣帶來災情。上(10)月初的強颱山陀兒,因為行進速度極為緩慢,刷新各地雨量紀錄外,挾帶的強風豪雨更導致農業損失慘重。南臺灣的高雄也傳出嚴重災情,街道上大批路樹倒塌,交通號誌等民生基礎設施受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停水停電的情況。

除了關心秋颱對臺灣帶來的災害,每年10 月不可錯過的科學盛事便是諾貝爾獎的揭曉。首先揭開序幕的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魯夫昆(Gary Ruvkun)獲獎,表彰他們發現微小RNA(microRNA)在基因調控中的角色。物理學獎則跌跛許多人眼鏡,由訓練人工神經網路,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奠定基礎的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及辛頓(Geoffrey  Hinton)獲獎。化學獎同樣與AI 有關,頒給了在利用AI 預測蛋白質結構方面做出貢獻的貝克(David Baker)、瓊珀(John Jumper)和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

而在俄烏戰爭和以巴戰爭仍烽火不斷、全球持續動盪的現在,今(2024)年的文學獎及和平獎則不約而同頒給了希望人類能以歷史為借鏡、從暴力創傷中學會反思的韓江及「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在飽受紛爭、核武威脅的眼下,期望能喚起人類對生命價值的重視。最後壓軸登場的經濟獎,則頒給了研究社會制度如何影響國家繁榮的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約翰遜(Simon  Johnson)和羅賓森(James Robinson)。

想了解更多有關今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不可錯過下個月的《科學月刊》。而本期則要跟讀者分享近期備受矚目的外泌體(exosome),從發現、研究進展、開發製程到應用,探討它如何成為再生醫學研究的焦點。
雜誌簡介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
  • News Focus
  • 科學出走 日日春花粉與環境的微觀宇宙
  • 顯影 鬱烏葉猴
  • 書摘 《物理角色圖鑑》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