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 [第654期]:生物多樣性in臺灣

點閱:46

並列題名:Science monthly

作者:科學月刊

出版年:2024.06

出版社:科學月刊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84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

劃地為王的生存遊戲
在談本期主題——生物多樣性之前,我們要先來聊聊誕生於距今約45.4 億年前的地球,還有地球上最早可追溯到的生命起源,也就是約在35 億年前出現的微生物。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生命出現後地球曾歷經五次大規模及數次小型的生物群集滅絕事件,導致生物多樣性急遽潰縮、下降。然而,在每次生物群集滅絕事件後,皆會伴隨新興物種的演化形成,塑造生物多樣性新格局,引領生物多樣性再次達到高峰。

那麼,生物多樣性是什麼?為什麼如此重要?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生物體在物種、基因、生態系組成等方面的多樣性及差異性。它能夠提供豐富的生物資源,例如食物、醫藥、木材、能源、水資源等,並透過不同物種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複雜的生態鏈和生態系,進而維護生態系的穩定性和功能。它也能讓環境在發生變化時有效地適應和恢復,例如調節氣候、防洪等,減輕各種環境壓力對生物和環境帶來的傷害。

現今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動態平衡卻在人類出現之後,面臨嚴重挑戰。人類活動版圖不斷擴張,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森林砍伐、水資源過度開發、氣候變遷等問題,導致許多物種的棲息地遭到破壞,進而滅絕。而大量物種的滅絕,也逐漸開始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

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止物種滅絕已成為當今全球永續行動中重要的任務之一。除了科學家持續不斷的生態研究外,國際之間訂定的環境保護政策、倡導生物資源永續發展等措施,都是希望能藉此有效地保護現有生態,並恢復生物多樣性。同時,加強民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和重視,也是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重要的一環。
雜誌簡介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
  • News Focus
  • 思辨之評 藏在發酵食品中的致命毒素 「邦克列酸」中毒事件
  • 顯影 奄美黑兔
  • 書摘 《不過是具屍體》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