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想像漫畫物理大百科. 7, 如果世界沒有電

點閱:45

其他題名:如果世界沒有電

作者:段張取藝文.圖

出版年:2023

出版社:快樂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出版地:新北市

格式:EPUB 版式

頁數:48

ISBN:9786269765294

EISBN:9786269765270 EPUB; 9786269765287 PDF

分類:地理  兒童學習  

系列書: 瘋狂想像漫畫物理大百科,本系列共4本
擁有親子界好口碑的創作團隊
‧段張取藝‧帶來超有畫面的物理百科!
 
★當當網漫畫童書榜第11名
 
沒有理科腦?但有無盡想像力?
OK,這樣很可以!
跟著萌趣圖畫天馬行空,輕鬆學物理!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無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動著進步,是人類演化的泉源。」
 
  本系列以生活中常見的八種物理現象為主題,從一幅幅瘋狂的想像畫面,驚奇展開!如果世界沒有〇〇,會是什麼樣子?引起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後,用幽默趣味的漫畫銜接,介紹物理現象的特性,物理的應用與發展,連結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內化知識。
 
  一起天馬行空的馳騁想像吧!
  如果突然沒有「電」,請注意,不是停電,是所有電都消失了,我們的生活該怎麼辦?
 
  ●如果世界沒有電……
  電動即將破關時斷線,紀錄化為烏有;
  理髮師手中的剃刀沒電,客人的頭髮只被剃掉了半邊;
  家住高樓層的住戶搭不成電梯;
  也有人因為不用寫功課而欣喜;
  但是,糟糕的事情更多,
  自來水廠停止運轉,無法洗澡、無法洗衣、無法沖廁所,
  城市裡的生活苦不堪言,垃圾漸漸堆積如山……
  人們逃向田間鄉野,沒有交通工具,靠著雙腿走得筋疲力盡;
  城市廢棄了,人們用原始的方法,建立新家園,
  面對生活不便,文明倒退,人們哀嘆:好想上網~
 
  ●電的故事&電的運用
  古希臘人發現琥珀摩擦後能吸引頭髮,認為它具有神力。
  18世紀時,在巴黎進行了使700名修士同時觸電的大型試驗。
  伏打電池是第一個可提供穩定而持續的電流的裝置。從此以後,電器漸漸出現了。
  自從發現「電生磁」的現象,經過十年,才又證明「磁生電」的現象,根據電和磁可互相轉換的原理,法拉第製造出第一部發電機。
  1983年,摩托羅拉推出第一部商務手機。
 
  ●知識充電站
  〔小詞典〕解釋相關名詞,對應學校課程
  電荷/電子/靜電/摩擦起電/發電機……
 
  資訊圖表,用圖像與簡明的數據,傳達清晰的視覺化資訊
  〔電的簡史〕歸納科學與技術的重要發展歷程,也再一次連結書中的漫畫故事。
  〔用電警告〕避免觸電,請勿這樣做!
  不關電源直接替換燈泡;雷雨天躲在樹下;在馬路變電箱附近打鬧。
 
  ══════系列主題陸續出版══════
  《如果世界沒有力》/《如果世界沒有物質變化》/《如果世界沒有聲音》/《如果世界沒有磁》/《如果世界沒有引力》/《如果世界沒有光》/《如果世界沒有電》/《如果這樣玩實驗》
 
本書特色
 
  【瘋狂想像漫畫物理大百科】系列特色
 
  ★用豐富的圖像取代艱澀的文字與複雜的公式
  ★把抽象的物理概念融入日常生活
  
  ●釋放想像力,進入奇妙有趣的世界
  開篇有多張跨頁大圖,充滿天馬行空的瘋狂想像,人類住家或自然景象,變成一團混亂──讓小讀者感覺又好笑又好玩!勾起孩子探索物理世界的興趣,主動思考沒有了〇〇的生活,是什麼樣子?進而對於背後物理原理提出問題,這也是自主學習的基礎。
  培養理科腦,就從拓展想像力開始!
 
  ●內容貼近生活,可愛漫畫輕鬆讀
  奇思妙想的場面過後,接著以連環漫畫介紹相關的科學故事與生活應用,讓孩子了解,物理是我們身邊無所不在的現象。
  可愛舒服的畫風,幽默的人物肢體表情,流暢好讀的分鏡,加上平易近人的文字,帶給小讀者輕鬆的閱讀體驗,拉近孩子與物理的距離。
 
  ●符合108課綱科學素養、閱讀力
  全系列共有8大物理主題+【實驗特輯】,每冊有100多個知識點,扣合國中小自然科、理化科課程,有生動漫畫帶出相關知識,有〔小詞典〕解釋物理學科中的關鍵字,有〔物理簡史〕以年表整合物理學的發展脈絡,是中小學生最佳延伸讀物。
 
  ●專家審讀,內容嚴謹
  多位物理一線教師及專家參與內容的創作指導及審定工作:
  譚志光/副教授,義大利國家核子物理研究中心與華中師範大學粒子物理研究所聯合學位 理論物理博士
  孫利平/副教授,長沙大學物理教研中心主任
  王麗麗/四川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碩士
  王勝傑/湖南大學材料科學博士
  彭胡萍/湖南師範大學量子光學博士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版權頁
  • 總序
  • 如果沒有電
  • 電的故事
  • 電的運用
  • 知識充電站
  • 段張取藝文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