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 [第635期]:選舉攻防

點閱:19

並列題名:Science monthly

作者:科學月刊

出版年:2022.11

出版社:科學月刊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84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

你的選舉不是你的選舉
今(2022)年9月,俄羅斯在強行占領的烏克蘭四地區發起「公民投票」,要求當地居民決定是否加入俄羅斯。上(10)月初,俄羅斯國家院議員以零票棄權、零票反對,一致通過將這四區納入領土。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更在克里姆林宮主持一場盛大典禮,並在典禮上任命四位地方首長簽署隸屬俄羅斯的協議。

針對這次公投,俄羅斯表示是給予當地人民表達心聲的機會,提供烏克蘭人民「意願表達」的管道。然而,這項舉動卻引起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國際社會對如此自封的公投表示抗議,並指控俄羅斯意圖藉此合理化併吞烏克蘭國土的非法行徑。

實際上,西方各國的憂心也非毫無根據。從《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歷年依照選舉程序與多樣性、公民自由、政府運作、政治參與、政治文化五個指標所評比出的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來看,俄羅斯的評分長年落在「專制政權」(4.00分或以下)。再加上所謂的公投應該是不記名、在沒有他人觀看的情況下進行的,但根據部分民眾指出,這次公投不是祕密投票,有些人被迫在攜帶槍支的士兵面前投票,有些人甚至沒有摸到票,僅在俄軍挨家挨戶拜訪下,口頭說出意願,由俄軍在選票上勾選選項。

種種現象顯示這項公投為非法投票,且缺乏行為規則和執行標準。為此,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也發起決議草案,譴責俄羅斯試圖以非法公投進行占領,更呼籲各國不要承認俄羅斯的併吞行動,並重申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性。

民主的定義是什麼?當權政府只要不剝奪投票權就是民主的保證嗎?還是只是披著民主外衣、實為專制政權的假象?今年11月適逢臺灣的九合一選舉,我們也將從數學、資訊、心理學等角度探討選舉,剖析數位時代下民調抽樣、電子投票、假新聞帶來的挑戰,以及人民被候選人挑動起的激情,如何左右每一場選舉。
雜誌簡介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
  • 科學‧出走 橫跨板塊交界帶的大橋
  • 顯影 異蕊草
  • 思辨之評 九個太陽要回來摧殘大地了嗎?氣候變遷下的熱浪變化
  • 書摘 《別鬧了,動物大人!》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