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
畫作修復藝術
早在去(2021)年,得知19 世紀的捷克藝術家慕夏(Alfons Maria Mucha)的作品即將來臺開展,便在預購開跑的幾天後,預訂了套票。不過,即使早早就訂好了套票,我卻直到上(4)月初才前往展場,一睹細膩的慕夏如何運用手中的畫筆,勾勒出女性特有的柔美和精緻的線條藝術。
在現場欣賞慕夏的畫作時,不只畫中的唯美人物引我駐足,更觸動我的是主角身後背景中——那些由小到大、依序排列整齊的花卉、植物或是幾何圖形。看著那鋪滿畫紙和主題相輔相融的花草,可以感受到慕夏對平衡的掌握和偏執,也能彰顯出他高超的繪畫技巧和他所想傳達的藝術美學。
正當我細細品味那些令人懾服的圖案和優美線條時,不遠處突然傳來一句:「先生,請勿跨越地上白線!」循著聲音望去,現場工作人員正在阻止一位男士企圖更近距離觀賞畫作的舉動。一聽到工作人員的提醒,男士連忙地退開,顯然是一次無心之過。當下的我也很快地再次進入狀況,沉浸在慕夏筆下的藝術畫作中。
在美術館、博物館或各大展覽中,除了在地上貼禁止跨越線外,請勿觸摸的標語也隨處可見。這些提醒不為了別的,就是希望能減少畫作的損壞,畢竟這些世上獨一無二的真跡、原稿,年紀可能都比我們大上許多,甚至已流傳數百年之久。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和環境變化,藝術品終究會逐漸劣化,可能會有沾染塵埃、顏料剝落或蟲蛀等狀況,這時候就需要修復師的幫忙。修復師會客觀地擬定修復項目,利用許多儀器並盡量以不傷害藝術品的科學方法,降低對藝術品的傷害。
如果說藝術家的創作賦予作品生命,那麼修復師就是延續它們生命的幕後功臣。除了要懂技術,對於歷史、材料特性、物理化學、科學解析等都需要有深入的涉獵。重要的是,修復的目的並非追求復新,而是讓它們能夠保存更長久,讓更多人欣賞和感受它們的美好。
走進編輯室
畫作修復藝術
早在去(2021)年,得知19 世紀的捷克藝術家慕夏(Alfons Maria Mucha)的作品即將來臺開展,便在預購開跑的幾天後,預訂了套票。不過,即使早早就訂好了套票,我卻直到上(4)月初才前往展場,一睹細膩的慕夏如何運用手中的畫筆,勾勒出女性特有的柔美和精緻的線條藝術。
在現場欣賞慕夏的畫作時,不只畫中的唯美人物引我駐足,更觸動我的是主角身後背景中——那些由小到大、依序排列整齊的花卉、植物或是幾何圖形。看著那鋪滿畫紙和主題相輔相融的花草,可以感受到慕夏對平衡的掌握和偏執,也能彰顯出他高超的繪畫技巧和他所想傳達的藝術美學。
正當我細細品味那些令人懾服的圖案和優美線條時,不遠處突然傳來一句:「先生,請勿跨越地上白線!」循著聲音望去,現場工作人員正在阻止一位男士企圖更近距離觀賞畫作的舉動。一聽到工作人員的提醒,男士連忙地退開,顯然是一次無心之過。當下的我也很快地再次進入狀況,沉浸在慕夏筆下的藝術畫作中。
在美術館、博物館或各大展覽中,除了在地上貼禁止跨越線外,請勿觸摸的標語也隨處可見。這些提醒不為了別的,就是希望能減少畫作的損壞,畢竟這些世上獨一無二的真跡、原稿,年紀可能都比我們大上許多,甚至已流傳數百年之久。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和環境變化,藝術品終究會逐漸劣化,可能會有沾染塵埃、顏料剝落或蟲蛀等狀況,這時候就需要修復師的幫忙。修復師會客觀地擬定修復項目,利用許多儀器並盡量以不傷害藝術品的科學方法,降低對藝術品的傷害。
如果說藝術家的創作賦予作品生命,那麼修復師就是延續它們生命的幕後功臣。除了要懂技術,對於歷史、材料特性、物理化學、科學解析等都需要有深入的涉獵。重要的是,修復的目的並非追求復新,而是讓它們能夠保存更長久,讓更多人欣賞和感受它們的美好。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