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
時序來到了9 月,夏天已近尾聲,準備迎來的是金風玉露。入秋後天氣變化較大,除了要注意身體健康之外,COVID-19 疫情在全球各地依舊嚴峻,即使近期臺灣的疫情狀況稍有好轉,大家還是不能鬆懈。
當我們感冒、生病,甚至身體出現狀況時,大部分的情況依舊使用傳統療法。不過在近十年,利用病患自體細胞進行培養並作為治療手段的「細胞治療」,已在國內外取得許多臨床試驗的佳績,是未來醫療的一項全新選擇。
《科學月刊》這個月將向讀者介紹這項新興的醫療手段,我們從細胞治療的起源故事說起,娓娓道來「細胞治療」的發展、方法、項目,以及未來的趨勢。由於衛服部於2018 年發布《特管法》,開放了6 項細胞治療的應用,也等於為細胞治療產業敞開大門,我們也期待這項治療方式能造福更多患者。
回到日常,在截稿日期前,全國已降至二級警戒,民眾的生活也能稍喘口氣。近日,許多戶外開放景點逐漸湧現人潮,例如最近週休期間的海邊總是擠滿人群。但在欣賞海景的你,是否曾留意過臺灣海域周遭的野生動物呢?
科月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將在接下來幾期雜誌中,透過專訪介紹各個臺灣的海洋公民科學家與團體。除了認識這些團體對海洋環境的付出外,我們也希望讀者能更加了解臺灣寶島周邊的海洋生物們,即使不是專業的科學家或研究人員,身為海島國家公民的我們也能透過各種管道,保護這片美麗的海洋。
主編 謝育哲
走進編輯室
時序來到了9 月,夏天已近尾聲,準備迎來的是金風玉露。入秋後天氣變化較大,除了要注意身體健康之外,COVID-19 疫情在全球各地依舊嚴峻,即使近期臺灣的疫情狀況稍有好轉,大家還是不能鬆懈。
當我們感冒、生病,甚至身體出現狀況時,大部分的情況依舊使用傳統療法。不過在近十年,利用病患自體細胞進行培養並作為治療手段的「細胞治療」,已在國內外取得許多臨床試驗的佳績,是未來醫療的一項全新選擇。
《科學月刊》這個月將向讀者介紹這項新興的醫療手段,我們從細胞治療的起源故事說起,娓娓道來「細胞治療」的發展、方法、項目,以及未來的趨勢。由於衛服部於2018 年發布《特管法》,開放了6 項細胞治療的應用,也等於為細胞治療產業敞開大門,我們也期待這項治療方式能造福更多患者。
回到日常,在截稿日期前,全國已降至二級警戒,民眾的生活也能稍喘口氣。近日,許多戶外開放景點逐漸湧現人潮,例如最近週休期間的海邊總是擠滿人群。但在欣賞海景的你,是否曾留意過臺灣海域周遭的野生動物呢?
科月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將在接下來幾期雜誌中,透過專訪介紹各個臺灣的海洋公民科學家與團體。除了認識這些團體對海洋環境的付出外,我們也希望讀者能更加了解臺灣寶島周邊的海洋生物們,即使不是專業的科學家或研究人員,身為海島國家公民的我們也能透過各種管道,保護這片美麗的海洋。
主編 謝育哲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