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 [第617期]:量子資訊

點閱:6

並列題名:Science monthly

作者:科學月刊

出版年:2021.05

出版社:科學月刊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84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

現實成了另類《1984》 活在監控資本主義的「自由意志」
閒暇時,不妨試著觀察周遭的人群,不論在街頭、公車、捷運等處,低頭使用手機變成了日常,而那些頸椎仍未彎曲過度的人們似乎已成了稀有動物。滑臉書、玩Instagram、觀看YouTube廢片、使用Netflix追劇等看似稀鬆平常,但這些行為其實昭示著我們已悄悄步入了「監控資本主義」的陷阱中。

監控資本主義誕生於這個資訊流通的世代,大型企業如臉書、微軟、Google等藉著提供免費的網路服務,監視並控制人們的各種行為。舉例來說,當你在搜尋引擎上找尋「手機螢幕保護貼」的關鍵字眼後,過不久在臉書等app頁面上,將充斥著各種保護貼的廣告。無形之中,我們的一舉一動已暴露在資訊巨頭的眼皮底下,他們甚至能利用精準的廣告投放,逐步地控制你的行為。也就是說,我們以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但卻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成為企業的魁儡。英國科幻作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筆下的反烏托邦巨作《1984》,書中描繪的老大哥正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21世紀的今日。

當20世紀進入第一次量子革命後,監控資本主義的來臨,或許是人類無可逃避的命運。而即將到來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將會使監控資本主義變本加厲,還是會成為救贖呢?

不同於第一次量子革命只使用到量子的部分物理原理,第二次量子革命則能讓量子物理一展身手。包含量子的各種特性,例如量子糾纏、量子疊加、測不準原理等,科學家能藉此打造以量子位元(qubit)進行運算,效能大幅超越古典電腦的量子電腦,或是實現具有強大加密技術的量子通訊,甚至能輕鬆破解當代的密碼系統,無形中改變資訊生活。

而量子資訊時代的來臨有辦法應對監控資本主義帶來的問題嗎?還是會讓資本家獲得強大的能力進行更全面的監控呢?或許藉由法律約束這些科技巨頭,才有辦法讓我們從資訊的禁錮中解放。否則即使身處於民主法治的國家中,人們卻要面對如同《1984》中被「老大哥」監視的生活。如此,我們真的「自由」嗎?

主編 謝育哲

雜誌簡介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

  • 青年尬科學 蜘蛛的絲與思
  • 書摘 《夜行大腦》
同書類書籍